目前分類:保險百科 (12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2009-01-07/經濟日報/B8/理財天地/台北訊】

 

有許多人忽略重大疾病的重要性,那些人需要購買重大疾病險呢?全球人壽建議,第一有家族病史的人,以及家中經濟支柱,最應優先購買。

假如家族裡有高血壓、心臟疾病、癌症,甚至是帕金森氏或阿滋海默氏症等患者,在醫療保護網的建構上就需將重大疾病險納為重要考量。全家賴以維生的經濟支柱,特別是每月沒有多餘存款,但固定開銷很大的人,最需要投保重大疾病險,尤其是全球經濟環境低迷,許多民眾面臨被迫裁員的窘境,萬一不幸罹患重大疾病無疑是雪上加霜,若保有重大疾病保險金,則可作為補償相關醫療費和收入的損失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08-12-23/經濟日報/C2/致富寶典/記者蔡靜紋/台北報導】

企業倒閉、裁員、減薪聲浪四起,民眾經濟能力大受影響。第一英傑華人壽提醒,民眾荷包緊縮的狀況下,更要趁年終謹慎檢視保單,回歸保障基本面,才能發揮防範風險的效果,今年年終檢視保單重點是適時檢視保障是否足夠、保障類別是否重複,不要讓自己繳費壓力過大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保險是大戶最愛的保值兼節稅工具,透過投資型保單、儲蓄險、萬能壽險或是單純壽險,都各有不同用處。與定存比較,保險的收益高,與投資股票、基金比較,保險的風險低

【經濟日報╱呂郁青】

保險是大戶最愛的保值兼節稅工具,透過投資型保單、儲蓄險、萬能壽險或是單純壽險,都各有不同用處。與定存比較,保險的收益高,與投資股票、基金比較,保險的風險低,最重要的是,不管要把保險給付留給自己或是親人,都不需再課稅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工商時報/陳欣文/台北報導】

 透過銀行電話行銷人員買醫療險或是意外險雖然方便,但是許多消費者都容易因為對方的行銷話語,而忽略自身權益,例如醫療險是定期險還是終身險?若是定期險有沒有保證續保?以及後續理賠服務品質可否確保?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工商時報/潘羿菁/台北報導】

 根據遺產及贈與法規定,如被繼承人購買保險是以其他人作為被保險人,當被繼承人死亡時,該保單價值應列入遺產課稅,一民眾因為漏報補繳稅金高達1,800萬元,加上國稅局認定有規避遺產稅之意圖,按所漏稅額處以1倍罰鍰,總計該民眾繳納2千萬餘元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08-12-17/經濟日報/A16/理財天地】

對於首次購買醫療險的民眾而言,常會疑慮到底要選「實支實付型」還是「日額給付型」?其差異又為何呢?所謂「日額給付」,主要是按照其投保計畫的住院日額乘以實際住院天數給付保險金;而「實支實付」則是扣掉健保給付的部分,按照實際支出的費用收據來給付保險金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08-12-19/聯合報/B1/房地產.財富/記者孫中英/台北報導】

提醒消費者,在低利率年代,手中已有的傳統壽險千萬不要解約,因為如果未來利率短期內不回頭,這些保單會更有價值。

台灣金融市場前一波低利率年代,約是在20022004年左右,據了解,在當時或更早就購買增額壽險的保戶,若已經繳費期滿,保單價值準備金開始複利增值,報酬率都已超過3%,對比銀行長年期利率已跌破2%,能有3%的回報,相當難能可貴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ageServices.jpg 

工商時報 陳欣文/台北報導  更新日期:2008/12/15

  2008年的一場金融海嘯,替投資史上增添新頁,卻是令投資人傷心又難忘的一頁!檢視今年以來各項投資商品的報酬率,無一為正,每個月存在銀行裡的利息也在年終創下新低,房地產價格年來也逐步走跌。帶著今年慘賠的紀錄要如何面對明年挑戰?其實不論投資、儲蓄、保險、房地產,先從本身需求出發來調整各項投資理財比重,比評估哪種商品可賺錢更重要!

 回顧今年的投資,多數投資人都帶著一聲嘆息。100多檔全球股票型基金平均下跌44%,全球債券型基金也是賠,56檔平均賠了3.02%,要是更積極一點的投資人,買黃金、投資原油期貨,照樣慘賠。

 若是超級保守型的定存族,雖沒賠到錢,但是也沒賺多少,尤其隨著本季央行不斷降息,銀行一年期牌告定存利率12月份降至今年最低的2.195%。市場預期明年降息風潮持續,連定存族都在傷腦筋,都在問:還有沒有安全又比銀行定存高一點的地方?

 保險商品方面,今年醫療險保費調漲、投資型保單保戶跟著金融海嘯一起虧損、利率變動型年金宣告利率也破底,保險商品買氣降至谷底。

 面對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2009年,投資人開始在想:我要如何解套?基金業者也因此在近期紛紛推出協助投資人解套的策略。例如匯豐中華投信推出逆轉勝的幾項因應對策,其中包括面對空頭市場的三項投資要訣:一、降低投資組合波動度,以提高保本的能力。二、分批持續加碼,以縮短回本時間。三、擴大投資範圍,以提高獲利機會。

 保險業者則以降低費用成本衝刺投資型保單買氣,明年更將主打掛保證型的投資型保險商品。其實,基金、保險等商品都勢必隨著市場變化推陳出新,但回歸投資理財,最重要的不是去選商品,而是先評估自己需要哪些商品、不需要哪些商品,過去太多經驗顯示,追隨熱門商品的下場通常不會好,投資人不妨趁此年終歲末之際,先問問自己的心,再來調整投資的方向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工商時報/蔣國屏/台北報導】

 市面上各種保險商品琳瑯滿目,但究竟保障型、儲蓄型還是投資型,哪一種保單比較好呢?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認為,基本上應以個人需求為主,要先了解自己或家庭需求,商品購買則建議從保障型開始選擇,例如人身保險商品中的終身壽險與定期壽險都是屬於死亡保險,被保險人身故時都可以拿到一筆理賠金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工商時報/陳欣文/台北報導】

 景氣差,任何投資理財成本得特別斤斤計較,買保險想要省保費,繳納方式是關鍵!傳統的壽險、醫療險選擇年繳最划算,投資型保單年繳沒有折扣,且無法發揮分散投資風險的效益,因此適合月繳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08-12-10/經濟日報/B4/理財天地】

當工作性質改變時,記得要通知壽險顧問,尤其在購買的保單中含有意外傷害保險附約時,保戶有義務通知保險公司,以免屆時傷害險無法全額理賠,造成損失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工商時報/魏喬怡/台北報導】

 長期以來,高舉「資產配置」大旗的,多以投信投顧居多,現在,保險公司也喊出買保單要做資產配置的口號,大吹平衡風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( 2008/10/31 )

這幾個月來保險的買氣銳降,很多業務員感嘆景氣冷到不行,而且看起來要等到回溫還得苦撐一陣子。

不能否認,全球經濟是否回溫、保險公司的經營是否安全、自己未來的收入是否穩定,這些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疑慮與不安,都變成現階段民眾購買保險的心理障礙。這些顧慮甚至遮蔽了「保險是解決不安與對不確定性的疑慮最重要的工具」的特質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記者洪凱音、陳芝艷】

產險業加入經營健康險行列後,產險的健康險保單相較壽險保單,至少可省下一半以上的保費。平價保單當道,消費者應該優先考量保險內容是否符合自身需求,而非完全以價格為考量,才能將年度保費預算花在刀口上。

像是結構簡單易懂、具儲蓄功能的養老保險,最近逐漸成為投資人最愛。不少銷售通路也都會以商品報酬率高低,作為吸引消費者的口號。不過,有興趣的消費者可要留意,保險畢竟與存款商品不同,存款解約最多是利息打折,本金不受影響;儲蓄險如果提前解約,卻有可能損及本金,投資人需留意這筆保費,等於必須「鎖」到等保單期滿後,才能拿回來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工商時報/魏喬怡/台北報導】

  經濟不景氣,保險公司、業務員要留住貴客,除了平日的噓寒問暖及基本的理賠服務之外,勢必得各出奇招、打出跟別家不一樣的王牌才能擄獲客戶的心。就保險公司來說,最常打的就是「保單超值功能牌」,而對保險業務員來說,最有效的就是「專業牌」與「貼心牌」!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【工商時報/黃惠聆/台北報導】

 目前市面上最夯的保險商品莫過於6年期儲蓄險,保險業務員要客戶一定要買的訴求,宣告利率比定存高,團體繳費還有折扣,因此,不少消費者就拿著各家6年期儲蓄險,大比特比,希望買到最便宜的 但是保險專家指出,保險商品費率都是經過精算師計算出來的,各家價格差異不大,與其費心比各家保單價格,不如花時間衡量自己需求。

 為何民眾在面對保險業務員的行銷話術時,總是無力招架?如同「女生總是少一雙鞋」一樣,有些人總是會再買一張,有些人或許因為人情壓力,有些人是想「強迫儲蓄」,有些人則是因為「利率要下降」,又有些人是因「產品要停賣」,於是買了一堆保單,等到實際發生問題之時,才知道買的保險不理賠、錢白花了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記者呂郁青/台北報導】

根據內政部統計,30歲到44歲的適婚年齡到現在還有25%未婚,單身貴族雖然一人吃、全家飽,但也要注意,老了恐怕也沒人照顧,保障與退休金都要自己來。

 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魏喬怡/台北報導】

高資產、高所得的人在財富管理上最重視什麼?常常接觸這類人士的壽險專家指出,這類投資人在理財上重視:投資利得、資產隱藏與保全、富貴傳承。那麼該如何用保險達到這些目的?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記者仝澤蓉/台北報導】

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,勞苦功高的母親為家庭奉獻,也不該忽略個人保障,由於現代媽媽超過半數是職業婦女,必須分擔家庭經濟,因此各階段媽媽最基本的壽險保障應該要足夠,職業媽媽可加強醫療保障,單親媽媽則不妨利用意外險來避免經濟中斷的危機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馬婉珍/台北報導】

少子化時代,家長呵護孩子,一出生就幫寶貝兒女買保單,但低利時代買壽險不划算,而且家庭中的經濟負擔不必依靠孩子,壽險保額應降到最低,再充實醫療險等保障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