兼具實支實付與日額給付優點 保險公司理賠時會選擇較高者給付

2008-12-17/經濟日報/C2/致富寶典/記者蔡靜紋/台北報導】

民眾投保醫療險時,往往面臨實支實付型及日額給付型兩大類保單的抉擇。壽險業者建議,民眾若想兼有兩者優點,不妨挑選「混搭型」醫療險,保險公司會在民眾申請理賠時,換算日額給付跟實支實付的差異,選擇較高者給付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08-12-17/經濟日報/A16/理財天地】

對於首次購買醫療險的民眾而言,常會疑慮到底要選「實支實付型」還是「日額給付型」?其差異又為何呢?所謂「日額給付」,主要是按照其投保計畫的住院日額乘以實際住院天數給付保險金;而「實支實付」則是扣掉健保給付的部分,按照實際支出的費用收據來給付保險金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新壽報酬率近3%商品突然喊卡,預料市場將掀停售風潮。

2008-12-19/經濟日報/C1/財富管理/記者蔡靜紋/台北報導】

新台幣利率有如溜滑梯,保險公司也撐不住高報酬率的儲蓄險。新光人壽昨(18)日臨時喊卡一張內部報酬率近3%儲蓄險「威利九九」,中午才通知各通路停售,晚間21時就不再接受送件,說停就停,不同於一般保險商品通常會設下停售緩衝期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08-12-19/聯合報/B1/房地產.財富/記者孫中英/台北報導】

提醒消費者,在低利率年代,手中已有的傳統壽險千萬不要解約,因為如果未來利率短期內不回頭,這些保單會更有價值。

台灣金融市場前一波低利率年代,約是在20022004年左右,據了解,在當時或更早就購買增額壽險的保戶,若已經繳費期滿,保單價值準備金開始複利增值,報酬率都已超過3%,對比銀行長年期利率已跌破2%,能有3%的回報,相當難能可貴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08-12-19/聯合報/B3/基金.理財/記者孫中英/台北報導】

美國聯準會大幅降息,聯邦資金利率已趨近於零,但5年期以上的美元利率仍高於台幣利率,外商壽險業因此看好長天期美元保單,因為仍有保費相對便宜的優勢,未來仍會吸引台灣保戶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ageServices.jpg 

工商時報 陳欣文/台北報導  更新日期:2008/12/15

  2008年的一場金融海嘯,替投資史上增添新頁,卻是令投資人傷心又難忘的一頁!檢視今年以來各項投資商品的報酬率,無一為正,每個月存在銀行裡的利息也在年終創下新低,房地產價格年來也逐步走跌。帶著今年慘賠的紀錄要如何面對明年挑戰?其實不論投資、儲蓄、保險、房地產,先從本身需求出發來調整各項投資理財比重,比評估哪種商品可賺錢更重要!

 回顧今年的投資,多數投資人都帶著一聲嘆息。100多檔全球股票型基金平均下跌44%,全球債券型基金也是賠,56檔平均賠了3.02%,要是更積極一點的投資人,買黃金、投資原油期貨,照樣慘賠。

 若是超級保守型的定存族,雖沒賠到錢,但是也沒賺多少,尤其隨著本季央行不斷降息,銀行一年期牌告定存利率12月份降至今年最低的2.195%。市場預期明年降息風潮持續,連定存族都在傷腦筋,都在問:還有沒有安全又比銀行定存高一點的地方?

 保險商品方面,今年醫療險保費調漲、投資型保單保戶跟著金融海嘯一起虧損、利率變動型年金宣告利率也破底,保險商品買氣降至谷底。

 面對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2009年,投資人開始在想:我要如何解套?基金業者也因此在近期紛紛推出協助投資人解套的策略。例如匯豐中華投信推出逆轉勝的幾項因應對策,其中包括面對空頭市場的三項投資要訣:一、降低投資組合波動度,以提高保本的能力。二、分批持續加碼,以縮短回本時間。三、擴大投資範圍,以提高獲利機會。

 保險業者則以降低費用成本衝刺投資型保單買氣,明年更將主打掛保證型的投資型保險商品。其實,基金、保險等商品都勢必隨著市場變化推陳出新,但回歸投資理財,最重要的不是去選商品,而是先評估自己需要哪些商品、不需要哪些商品,過去太多經驗顯示,追隨熱門商品的下場通常不會好,投資人不妨趁此年終歲末之際,先問問自己的心,再來調整投資的方向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中國時報/羅暐智/台北報導】

  立法院院會昨日三讀通過《所得稅法修正草案》,大幅調高薪資、身心障礙、標準、教育四大扣除額。其中,單身準扣除額從目前的4 .6萬提高至7.3萬,夫妻扣除額則提高至14.6萬,明年五月申報97年綜合所得稅時即可適用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工商時報/蔣國屏/台北報導】

 市面上各種保險商品琳瑯滿目,但究竟保障型、儲蓄型還是投資型,哪一種保單比較好呢?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認為,基本上應以個人需求為主,要先了解自己或家庭需求,商品購買則建議從保障型開始選擇,例如人身保險商品中的終身壽險與定期壽險都是屬於死亡保險,被保險人身故時都可以拿到一筆理賠金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ageServices.jpg 

工商時報 李國煌/台北報導  更新日期:2008/12/16

  金融市場變化劇烈,檢視各金融商品的收益,表現大不同,7年總清算,緊抱台幣定存的累計收益約14%,投資新興市場股票基金、黃金,獲利超過100%,債券基金獲利率也多在20%到70%,超過存款利息收入。

 至於持有歐股基金、台股基金的收益,和台幣定存差不多,買進美股基金、日股基金的投資人最慘,抱了7年還在虧本。

 銀行財富管理部門主管說,台幣定存利率掉到3%以下,已經7年,儘管利率一直處在低檔區,台幣定存還是廣受青睞。

 近幾個月以來,受到金融海嘯衝擊,更有大批資金湧入台幣定存,不少投資人將股票、債券、各種類型的基金,視為洪水猛獸,任何金融商品都不敢碰。

 台北富邦銀資深協理蔡孟娟說,其實,投資賺賠情況,要仔細檢視才能看清。

 依據國泰投顧統計,這7年來,如果投入100萬元台幣全數做定存,本金加利息,累計可以拿回114萬元,收益率大約是14%,這筆錢如果是擺在一些股票基金,收益相對高出許多。

 以持有亞太基金、歐非中東基金而言,7年過去,可以拿回180萬到220萬。

 如果是買進金條,7年下來,手中的黃金總值大約是276萬元,扣掉百萬元的本金,可以賺到176萬元,買進拉美基金的收益率最高,本利合計更可以拿回287萬元。

 即使是購買境外債券基金,收益率也都比定存好,相對賺更多。

 永豐銀主管說,包括高收益債、高評等債、全球債基金,投資人持有7年下來,都可以賺到19%到35%,如果購買新興市場債券基金,獲利率更逼近80%。

 不過,也不是買基金就比較好,投資人挑到弱勢基金,收益率反而比定存還差,依據國泰投顧統計,這7年來,如果是持有歐股基金、台股基金,獲利率不到10%,比起緊抱台幣定存還差一些。

 如果是持有美股基金、日股基金,情況更糟,7年下來還倒賠近20%,當初投入的100萬,現在贖回只能拿回80幾萬元。

 法興銀執行董事劉光卿說,經濟興衰循環,拉長時光來看,選對合適的市場、標的,買股票、買債券、買基金,還是比定存有利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工商時報/陳欣文/台北報導】

 景氣差,任何投資理財成本得特別斤斤計較,買保險想要省保費,繳納方式是關鍵!傳統的壽險、醫療險選擇年繳最划算,投資型保單年繳沒有折扣,且無法發揮分散投資風險的效益,因此適合月繳。

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