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09-03-23/聯合報/B03版/錢景周報封面故事】

  現在銀行業多不歡迎存款,但是,歡迎客戶改辦短年期儲蓄險(或稱養老險),銀行財富管理業務最近大肆推出各種保單,以「保本」為號召,希望客戶的錢轉進短年期儲蓄險。

 

事實上,不少客戶真的還是很買銀行的帳。理由是,中央銀行一調降利率,銀行馬上跟著反應,存款利率無止盡下跌,但保單「利率」反應慢半拍,不像存款利率跌得那麼凶,看上「保本」、「利息又賺得比存款多」的兩大訴求,不少游資轉進保單。

3類型…要搞清楚

壽險業的解釋是,銀行資金運用是短期性質,壽險公司則是長期資金運用,獲得報酬率有機會較高,所以,保單利率,就是「有辦法」比銀行利率高一些。

不過,當你真的考慮存款轉進短年期儲蓄險前,首先要先弄清楚養老險其實至少有3種不同類型,分別是傳統6年養老壽險利率變動型養老險還有萬能養老險

3種保單,到目前為止,已推出的各種商品,「年期」都一樣,都是6年到期,不過,4月起,有幾家壽險公司,例如遠雄人壽,可能會開賣7年期養老險保單。

如果要從「最划算」來看,手中已有傳統6年養老壽險的民眾最划算,但對目前空手想要投入的民眾,卻是有利率風險的。

傳統的…固定利率

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呢?因為傳統養老險採「固定利率」,利率不會隨市場變化而上下波動,舉例來說,數年前投入6年期養老險的民眾,即使在存款利率跌破1%時,壽險公司照樣要按當初承諾的到期本金來給付。

6年傳統養老壽險,多半採躉繳型,再加上保單到期淨報酬率(IRR)一開始就講得很清楚,「行銷話術」也很簡單,最易打動人心。例如,壽險公司推出一張6年到期傳統養老險,IRR有2.3%,業務人員行銷時說,一次繳足保費87.23萬元,6年到期,即可領回100萬元。保戶很容易明白自己6年後,能多拿回12.7萬多元,換算成年化報酬率就是2.3%,簡單易懂當然好賣。

利率漲…不太划算

對目前空手、想買6年期儲蓄險的民眾而言,利率風險出在:若未來6年內利率不跌反漲,且超出2.3%,這時手中這張養老險,等於少賺到市場相對較高的利息;反之,未來利率若維持在目前低點,甚至更低,那相對就是賺到了。

至於「萬能壽險、利率變動型壽險」,同樣標榜6年到期,同樣有儲蓄保本性質,也能算出IRR報酬率,不同處在於,後面這兩款保單,有「宣告利率」的特色。

萬能險…浮動利率

也就是說,利變壽險或萬能壽險保單,會隨著市場利率上下波動,當利率往上時,保戶有機會「多分到一些好處」,例如保單可能會設計成,除了保單到期時,有一筆固定滿期金可領之外,還有利率向上的增值回饋分享金,等於可多分些紅利。但若利率一直降,就只能領回固定滿期金。

也就是說,如果保戶選擇後兩款(利變及萬能壽險)養老險保單,要自行分擔利率波動的風險。

公債?市場做不大

除了養老險,有「保本儲蓄」特色,公債也是保本的「固定收益型」商品,其實小額投資人也能買,只不過,目前市場做不大。

財政部每回在標售公債時,總會保留2%額度給郵局,讓郵局提供給小額投資人購買,花10萬元就可投資,最高投資金額為100萬元,這些公債的配息利率比照財政部標售給銀行、票券公司的利率,目前10年期公債利率約在1.5%左右。

債市…民眾沒興趣

郵局目前在全台灣,已開放了144個窗口銷售公債,由於公債到期保本,加上目前還有1.5%的配息,看似不錯,但郵局人員透露,每回2趴的「公債配額」,就是賣不完。

為什麼呢?因為台灣投資人賭性堅強,寧願沈浮在每天上下波動7%的股市中,對債市興趣缺缺,郵局也透露,有種超級大戶,每次公債標售,一定跟著買進,一次一定投入100萬元,因為對這些大戶來說,賺利息已經不重要,買公債「保本」,比較重要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eteryueh 的頭像
    peteryueh

    peter的旅讀報報

    peteryu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