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2008/11/19 下午 04:37:00 吳 英 一場石破天驚的毒奶風暴,讓中國三大乳品集團一夕崩盤,在香港上市的乳業龍頭蒙牛,股價更是打到停止交易。一千三百億人民幣的乳品市場重新洗牌,引發各家企業搶進,其中包括台資的統一、旺旺、康師傅,無不乘機擴大版圖。 在各種場合總是以強人之姿出現的中國蒙牛集團總裁牛根生,不久前卻在一場餐會中淚灑當場。 讓牛根生落淚的是大陸牛乳市場因毒奶事件一夕崩解,總市值一度超過五百億港元的蒙牛,現在股價卻由四十港元跌到七港元,總市值縮水五分之四,經營陷入空前危機。 不只牛根生落難,在三鹿奶粉爆發三聚氰胺事件後,過去占有半壁江山的一級品牌乳品集團,包括光明、伊利等,訂單減少八成以上,下架商品總值更達人民幣六十四億元。業界估計,要等消費者信心全面恢復至少約需半年至一年的時間,中國鮮孔、奶粉這塊人民幣一千三百億元的市場,一時陷入群龍無首的處境,但卻為台灣食品企業提供了最好的進攻機會。 台資在大陸乳品市占僅二% 台商要如何掌握這個寶貴的機會?原本在中國乳品市場只算三軍的台商,在大陸市場上只勉強算是小配角,台商乳製品在中國市場中喊得出名號的,僅旺旺集團的「旺仔牛奶」與頂新集團的「味全優酪乳」、「味全嬰幼兒奶粉」。 市占率小,台商的乳業投資也少得可憐,僅頂新集團旗下的康師傅控股投入酪農業;旺旺去年才開始在河北行唐設立奶粉生產線。 台商進軍大陸食品市場,在泡麵、飲料市場上稱雄,但為何卻在乳品市場上停滯不前? 關注大陸乳品市場多年的味全董事長魏應充說:「不是不願意投資,而是不敢投資!」他以大陸的人工乳香做例子,大陸乳品業者習慣在奶粉中加上人工添加物充當鮮乳,讓市售所謂的鮮乳有濃厚奶香味,而台灣長期發展的鮮乳,強調純天然無添加,根本無法有如此的香味。 毒奶事件提供了絕佳機會 魏應充說,「大陸消費者長期被這樣教育,以為鮮乳的味道就是這樣。」除了口味,牛乳來源、法律未確實執行等,都是台商無法進入的特殊門檻。 毒奶風暴後,大陸質檢總局從九月中旬起,派出大量人手到每一個工廠駐廠檢驗品質,過去未被貫徹的「奶業法」也獲得重視。 大環境起了變化,頂新、旺旺集團已經開始攻城略地,而一向低調的統一集團,總經理羅智先日前在一場私人餐會中也明白表示:「絕對會進入乳品市場」,台資業者在大陸乳品業,接下來勢必會有一番作為。 旺旺投資動作最積極 據了解,旺旺集團目前一年所需要的奶粉總量約在二十萬噸左右,一半從國外採購、一半使用大陸奶粉。為了確保奶粉品質,未來旺旺集團勢必加重自產的比重,而這波風暴期間,旺旺的動作的確也最為積極。 趕在毒奶風暴持續延燒的十月中旬,旺旺集團就宣布在產奶大縣的河北行唐縣投資三千萬美元,興建第二期奶粉生產線。此外,旺旺集團也宣布,在行唐縣的第三、四期生產線也即將開工,總投資金額預計將達人民幣十三億元以上。 旺旺這次的大動作,大陸媒體解讀認為,是旺旺集團乘機殺入大陸乳品業者的大後方,頗有宣戰意味。 當然,中國本土業者在這場鮮乳卡位戰中,也不會缺席。日前首次訪台的中國飲料龍頭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一下飛機,就密集拜訪了光泉董事長汪賜發和統一企業總經理羅智先,為大陸企業與台商連手搶奪牛乳市場留下想像空間。 宗慶後表示,他參觀過美、日、德、韓的食品工廠,但是像宏全、統一、光泉的加工技術,他認為更勝過日本及韓國。隨著娃哈哈業務的不斷擴大,委託外包加工的比重會不斷增加,而台商是他的首選。 宗慶後在中國乳品市場的第一波攻勢是參與競標三鹿。這是因為三鹿擁有全中國最綿密的收乳網絡,在出事前,三鹿一年生產奶粉十三萬噸。而娃哈哈目前一年要從國外進口十五萬噸奶粉(占中國進口奶粉的五二%),但價格比中國自產的奶粉貴三成以上,而且價格波動劇烈,因此,若能接收三鹿的設備及人員,娃哈哈馬上可以解決奶粉供應的問題。 此外,為了能在這波市場重新洗牌過程搶得先機,娃哈哈目前也在新疆昌吉、雲南大理、寧夏吳忠、黑龍江和吉林等地新建五處奶源基地,同時已經有部分原料奶粉投產,並有意進軍嬰兒配方奶粉生產。 看來,中國乳品的新戰國時代正要展開... |
- Nov 27 Thu 2008 11:34
大陸乳品市場重洗牌 統一、旺旺、康師傅搶食千億商機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